1.1 作物長勢綜合評估
據全國農業氣象觀測,截至4月底,西北大部、華北大部和黃淮東北部冬小麥處于拔節至抽穗期;西北地區東南部、黃淮大部和江淮江漢處于抽穗開花期;西南地區大部處于開花期至乳熟期。
全國大部冬小麥發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3~12天、長勢接近上年同期,僅新疆北疆、云南等地部分地區生育期偏晚5~10天。4月30日我國主產區冬小麥長勢遙感監測結果顯示,一、二類苗比例為92.5%(圖1.1),比2021年同期偏少2.5個百分點,比上個月提高6.7個百分點,長勢持續轉好。
圖1.1 2022年4月30日主產區冬小麥長勢遙感監測圖
1.2 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
2021年秋季北方冬麥區多雨、漬澇突出,陜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等地冬小麥播種明顯推遲。冬小麥播種以來北方冬麥區熱量條件良好,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.8~1.4℃,光照正常,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(表1.1),氣象條件利于冬小麥生長發育。其中,冬前北方冬麥區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~2℃,進入越冬的時間偏晚5~20天,冬小麥冬前生長時間延長,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晚播造成的生長量不足。越冬期間有5次較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,但農作物均無明顯凍害發生,降水有利于農田增墑,冬小麥安全越冬。2月下旬以來,北方冬麥區大部氣溫偏高1~2℃,累計降水量有10~50毫米,其中陜西南部和河南南部等地達50~250毫米,充足的光熱條件和適宜墑情對冬小麥返青后生長有利,促進了冬小麥苗情持續轉化升級。江淮、江漢、西南冬小麥播種以來,光溫水條件總體良好,特別是春季以來氣溫偏高1~3℃,日照時數接近常年或偏多2~8成,光熱充足,病蟲害發生程度輕,利于冬小麥生長發育。
表1.1 冬小麥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
區域 | 平均氣溫(℃) | 平均氣溫距平(℃) | 降水量(毫米) | 降水距平百分率(%) | 日照時數(小時) | 日照距平百分率(%) |
西北中東部 | 6.4 | 0.8 | 355.8 | 94.2 | 1081.5 | -2.6 |
華北 | 6.4 | 1.1 | 255.7 | 144.5 | 1316.0 | -4.3 |
黃淮 | 9.6 | 1.4 | 368.6 | 9.2 | 1032.7 | 9.0 |
江淮 | 8.5 | 1.3 | 160.6 | -8.7 | 1161.5 | -2.2 |
江漢 | 10.1 | 1.2 | 363.3 | 33.4 | 812.5 | -0.7 |
西南 | 11.9 | 0.4 | 293 | 37.1 | 736.8 | -1.1 |
冬小麥播種以來(2021年10月中旬開始),總體氣候適宜度(0.71)高于上年(0.67)和近五年平均(0.68),且大部時段均高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(圖1.2),僅11月上旬、4月中旬和下旬略低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。分省來看,大部分主產省氣候適宜度均高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,貴州省與上年持平、低于近5年平均,陜西、四川和云南等省低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(圖1.3)。
圖1.2 全國冬小麥氣候適宜度動態變化
圖1.3 冬小麥主產省播種以來平均氣候適宜度
1.3 4月重點天氣與影響
4月,西北、華北和黃淮大部冬麥區氣溫較常年平均偏高1.1~1.9℃(表1.2),日照接近常年,大部地區降水量有10~50毫米、土壤墑情適宜,利于冬小麥生長發育,也利于抑制病害發生發展,冬小麥苗情持續轉化升級。但河北中部、河南東部和山東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、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,部分地區表墑不足。4月28-29日,受降溫過程影響,河北中南部、河南東北部和山東西部最低氣溫降至3~6℃,對小麥開花結實不利,但持續時間短,總體影響不大。江淮、江漢、西南地區氣溫與常年持平或較常年偏高1.0~2.0℃,光照接近常年或略偏多,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56.5~73.2%,月初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旱情解除、月末安徽和江蘇北部土壤缺墑得到有效改善,光溫水總體適宜,利于冬小麥揚花、灌漿。
表1.2 4月冬小麥主產區氣象條件
區域 | 平均氣溫(℃) | 平均氣溫距平(℃) | 降水量(毫米) | 降水距平百分率(%) | 日照時數(小時) | 日照距平百分率(%) |
西北中東部 | 13.8 | 1.1 | 46.5 | 20.9 | 199.4 | 7.1 |
華北 | 15.5 | 1.5 | 13.2 | -43.0 | 227.8 | -2.1 |
黃淮 | 16.6 | 1.9 | 16.7 | -53.4 | 217.3 | 2.2 |
江淮 | 17.5 | 2.0 | 73.7 | -6.7 | 199.7 | 13.3 |
江漢 | 18.1 | 1.7 | 139.1 | 73.2 | 180.0 | 13.0 |
西南 | 17.3 | 0.0 | 102.5 | 56.5 | 157.6 | 4.9 |
1.4作物產量展望
綜合分析冬小麥播種以來的農業氣象條件、衛星遙感監測、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結果,預計2022年全國冬小麥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為平產年;主產省冬小麥單產預報結論見圖1.4。
圖1.4 主產省冬小麥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增減趨勢
1.5 5月天氣影響預估及建議
預計5月,北方冬麥區氣溫正?;蚵云?,降水正?;?/span>偏多,利于麥田增墑,利于冬小麥充分灌漿和產量形成。但華北中北部降水較常年偏多2~5成,可能出現強降水、局地大風或連陰雨天氣,對小麥灌漿成熟和收曬不利,赤霉病、條銹病等小麥病害發生發展氣象風險較高。江淮、江漢東部、西南地區南部氣溫偏低、降水偏多,可能出現階段低溫陰雨天氣,不利于冬小麥成熟和收曬。
因此建議,北方冬麥區要繼續做好麥田分類管理,根據苗情和墑情,及時灌溉施肥,同時做好“一噴多防”和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,提高小麥抗逆性,促進冬小麥產量形成。南方降水偏多地區,要及時排濕降漬,防范強對流等不利天氣,促進小麥充分灌漿成熟,并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收獲成熟小麥。
2.1 作物長勢綜合評估
據全國農業氣象觀測,截至4月底,長江流域油菜處于綠熟期、江南局地進入成熟期,大部發育期正常或偏早3~15天,油菜長勢總體略好于上年同期。
2.2 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
油菜播種以來,產區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.6~1.4℃,日照接近常年或略偏多,降水偏多11.6~39.4%(表2.1),光溫水匹配較好,利于油菜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。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,江南中南部出現旱情,對油菜適時播種和苗期生長略有不利;2021年12月下旬至2022年2月下旬,江南中西部和西南地區東南部出現持續低溫陰雨天氣,部分低洼農田土壤持續過濕,對油菜健壯生長和抽薹開花不利。上述不利氣象條件出現在油菜生長前期,未對油菜產量形成造成明顯影響。2月下旬以來,油菜產區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~3℃,日照接近常年或偏多3~8成,光熱充足,利于油菜后期生長和籽粒灌漿。
表2.1 油菜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
區域 | 平均氣溫(℃) | 平均氣溫距平(℃) | 降水量(毫米) | 降水距平百分率(%) | 日照時數(小時) | 日照距平百分率(%) |
江淮 | 11.7 | 1.4 | 582.9 | 22.8 | 1162.2 | 11.2 |
江漢 | 11.8 | 1.3 | 495 | 24.4 | 930.7 | 0.8 |
江南 | 13.5 | 1.3 | 791.1 | 11.6 | 938.1 | 8.6 |
西南 | 12.7 | 0.6 | 502.6 | 39.4 | 695.4 | 13.9 |
油菜播種以來,總體氣候適宜度(0.64)高于上年(0.61)和近五年平均(0.63),但不同階段波動較大,其中1月下旬至2月中旬持續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(圖2.1),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、2月下旬和4月上旬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。油菜主產區江蘇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貴州等省氣候適宜度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,浙江、江西等省低于上年、但與近五年平均持平,四川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(圖2.2)。
圖2.1 全國油菜氣候適宜度動態變化
圖2.2 油菜主產省播種以來平均氣候適宜度
2.3 4月重點天氣與影響
4月,南方油菜產區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.2~1.8℃,日照偏多14.8~20.1%,降水量偏多4.4~65.2%(表2.2),大部時段天氣晴好或晴雨相間,利于油菜開花授粉和結莢。但23-30日,長江中下游地區累計降水量有50~250毫米,較常年同期偏多1~4倍,部分地區出現短時大風和強降水天氣,造成部分低洼農田出現積水漬澇,不利于油菜莢果生長,局地出現油菜到伏現象。
表2.2 4月油菜主產區氣象條件
區域 | 平均氣溫(℃) | 平均氣溫距平(℃) | 降水量(毫米) | 降水距平百分率(%) | 日照時數(小時) | 日照距平百分率(%) |
江淮 | 17.7 | 1.8 | 120.1 | 14.6 | 192.8 | 19.5 |
江漢 | 18.3 | 1.7 | 160.2 | 65.2 | 174.3 | 14.8 |
江南 | 18.0 | 1.2 | 173.8 | 4.4 | 151.9 | 26.8 |
西南 | 17.0 | 0.2 | 123.8 | 62.6 | 142.2 | 20.1 |
2.4作物產量展望
綜合分析油菜播種以來的農業氣象條件、衛星遙感監測、作物產量氣象預測模型結果,預計2022年全國油菜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持平略增;主產省油菜單產預報結論見圖2.3。
圖2.3 主產省油菜平均單產與2021年相比增減趨勢
2.5 5月天氣影響預估及建議
預計5月,江南大部、西南地區東部氣溫和降水均接近常年同期,光溫條件較好,利于油菜灌漿成熟和收獲。江淮和江漢大部、西南地區南部氣溫偏低、降水偏多,可能出現低溫陰雨寡照和局地強降水天氣,對油菜成熟及收曬不利。
因此建議,南方產區要加強油菜灌漿成熟期田間管理,促進粒重增加。降水偏多的地區要及時清溝理墑、降低田間濕度,防范倒伏。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, 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收獲已成熟油菜,預防霉變發生。
3.1 作物長勢綜合評估
據全國農業氣象觀測,截至4月底,華南大部早稻處于返青分蘗期,江南早稻處于三葉至移栽返青期,大部發育期與常年接近或較常年偏早,長勢較好。
3.2 播種以來氣象條件分析
早稻播種以來,江南、華南主產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.9~1.1℃(表3.1),日照時數偏多3~5成,充足的光熱條件利于早稻播種育秧和秧苗生長。3月中下旬出現兩次降溫天氣過程,對早稻播種育秧略有影響。
表3.1 早稻主產區播種以來氣象條件
區域 | 平均氣溫(℃) | 平均氣溫距平(℃) | 降水量(毫米) | 降水距平百分率(%) | 日照時數(小時) | 日照距平百分率(%) |
江南 | 18.3 | 0.9 | 172.1 | -7.4 | 149.6 | 31.8 |
華南 | 21.2 | 1.1 | 188.2 | -22.4 | 227.2 | 59.8 |
早稻播種以來,總體氣候適宜度(0.76)高于上年(0.73)和近五年平均(0.73),其中3月下旬至4月中旬氣候適宜度在0.69~0.72之間,4月下旬上升到0.84,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(圖3.1)。早稻主產區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廣西等省氣候適宜度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,福建、廣東等省低于上年、高于近五年平均,浙江、海南等省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(圖3.2)。
圖3.1 全國早稻氣候適宜度動態變化
圖3.2早稻主產省播種以來平均氣候適宜度
3.3 4月重點天氣與影響
4月,江南、華南早稻主產區平均氣溫在18.3~21.6℃之間(表3.2),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;日照時數較常年偏多3~7成;降水量有50~250毫米,正?;蚱?~5成,大部地區蓄水充足,總體利于早稻播種育秧和秧苗生長。
表3.2 4月早稻主產區氣象條件
區域 | 平均氣溫(℃) | 平均氣溫距平(℃) | 降水量(毫米) | 降水距平百分率(%) | 日照時數(小時) | 日照距平百分率(%) |
江南 | 18.3 | 0.9 | 172.1 | -7.4 | 149.6 | 31.8 |
華南 | 21.6 | 0.0 | 88.1 | -45.4 | 163.6 | 71.4 |
3.4 5月天氣影響預估及建議
預計5月,早稻產區大部水熱條件接近常年同期,利于早稻返青分蘗和拔節生長。華南東南部降水偏少2~5成,可能導致部分地區早稻生長用水不足。因此建議,早稻區要加強稻田水肥管理,注意以水調溫、適時施肥,增加有效分蘗,確保秧苗穩健生長。華南東南部等地要做好蓄水和節水抗旱工作,保證早稻生產用水。此外,各地要及時做好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工作。